语文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发展推动学科交叉教学,初中数学跨学科实践成课标关键,倡导打破壁垒,综合学习。笔者融数学于古代文学情境,小组合作设计应用题求解,锻炼跨学科思维,提升应用能力。文学作品使数学概念生动,深化数学素养,实现知识与情感完美融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领悟数学内在联系、跨学科融合及日常应用,能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灵活运用知识体系解决复杂问题。初中数学跨学科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跨越学科壁垒,倡导综合学习,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使知识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与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课标要求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代数式,分析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查找公式,列方程并检验解。教学应让学生经历分析现实问题、建立数量关系、理解方程意义的过程,重视数学与情境的融合,鼓励学生在真实背景中直观感知数量关系。通过构建模型、求解、验证的循环,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树立模型观念,学会用数学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设计——以初中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为例
古代经典数学问题如“隔墙分银”等可为“数与代数”学习提供有趣情境,通过方程求解。数学与文学虽不同,却紧密相连。古诗词巧妙融入数学元素,增添趣味与审美,实现跨学科融合。鉴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及课标要求,将语文融入教学中。教学案例具体设计如下:
环节一:资料搜集,课前准备
课前任务——收集与数学相关的语文诗句或文章,其中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下面举出几首诗:
(1)《山村咏怀》(北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全诗20字,巧妙地将1至10的数字嵌入其中,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2)《雪梅》(明·林和靖)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通过递增的数字,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意境深远。
(3)《闺怨》(清·黄焕中)
“百尺楼台万丈溪,云书八九寄辽西。忽闻二月双飞雁,最恨三更一唱鸡。”
诗中不仅使用了较大的数字,还融入了时间(二月、三更)和动物(双飞雁、一唱鸡),表达了深深的闺怨之情。
(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数学的角度看,诗中蕴含了点(黄鹂)、线(白鹭)、面(千秋雪)、体(万里船)的空间概念。
(5)《使至塞上》(唐·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通过“孤烟”与“大漠”、“长河”与“落日”的描绘,展示了直线与平面、圆与地平线的几何关系。
环节二:情境导入,自主命题
问题情境:结合《三峡》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设置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设计问题,并尝试求解,全班展示。
环节三:建立模型,拓展问题
(1)建立模型
问题:在同学们的展示中大部分都赋予了具体的数值,那如果不赋予具体的值,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将特殊问题一般化,建立模型。
(2)完善问题,巩固练习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受多因素影响。重要的是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通过模型观念,如知晓白帝城与江陵距离、船速、水流速,可估算时间。关键在于查找资料估算并运算。感兴趣者可查阅历史资料交流讨论。
环节四:回顾问题,复盘思路
(1)你认为本节课所设置的这个问题好在哪里?
跨学科融合、实际问题抽象、综合性强。
(2)你认为这些问题解决思路是什么?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明确问题目标。然后根据题目条件,识别出未知数,并找出与未知数相关的数学关系。接着建立数学模型(即一元一次方程或代数式)。最后解方程或代数式,得出答案,并进行验证和反思。
(3)通过前面三个环节,你有什么收获?
跨学科教学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精心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跨学科教学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驱动,因此在确定教学主题时,尤为重要的是要精心创设真实且复杂的主题情境。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关键在于思考如何“跨”,跨学科并不单指各课程之间的交叉,而是不同学科领域间、知识与生活、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多维共通。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挑战与问题,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解决。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更强调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并实施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自主规划活动流程,在亲身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各学科内容拼凑在一起,而是要在尊重各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通过整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理解和学习知识。这种学科性的保持,能够确保学生获得系统、深入的学习体验,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构建全面而多元的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学实效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有效激发他们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编辑:谭佳雪
校对:程丽清
二审:余仙仙
三审:朱 江